《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六)

2012/6/6 10:35:09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二章第2节)

  第二节 货币

  【基本内容】

  ⒈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但是,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产生的。只有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才能正确地揭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如:

  1只羊=2把斧子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等式左端的 1只羊的价值是借助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由于等式右端的2把斧子,只是充当1只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反映羊的价值,证明羊同它一样花费了数量相等的人类劳动,因而斧子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的特点是: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的斧子,以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羊的价值和价值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即斧子的使用价值是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羊身上凝结的抽象劳动,从而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即在私有制条件下,斧子是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用来表现生产羊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从而生产斧子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自己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同样,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它们相互对立,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存在,它的价值要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价值而存在,它的使用价值成了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如:

  =20尺布

  =80斤谷

  1只羊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一端上的商品的价值,已经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处于等价形式一端上的商品则是经常变化的。商品的价值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陷是:商品价值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的表现形式,各种商品都有无数的特殊的等价形式。这必然给交换带来困难。

  ⑶、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的等价形式,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即: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1只羊

  6分黄金=

  其他商品……=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羊,就能用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的不足是: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不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交换。

  ⑷货币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的表现形式是:

  20尺布=

  80斤谷子=

  2把斧子=   6分黄金

  1只羊=

  其他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唯一区别在于: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而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如金银来承担。金银之所以能够充当货币,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收藏和携带等特点,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这一过程说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表明,货币原本就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和一般商品的不同之处是:⑴一般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体现出来的,而货币则是商品价值的体现物,是价值的一般代表;⑵一般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则除了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如金银可以作装饰品等之外,还具有由它特有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了,整个商品世界也就分成了商品和货币两极。商品都是特殊的、各不相同的使用价值;货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但是,货币产生后,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它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⑴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是通过观念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时,为了使各种商品的价格能够计算,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货币单位,并把它分为若干等份,这如同衡量物品的长度时,需要把一定长度的“米”、“尺”、“寸”作为计量单位一样。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就是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为货币能够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服务的一种技术规定,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的。

  ⑵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定时期内流通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

  = ─────────────────────

  中所需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由金属条块的形式,发展为铸币,然后发展为纸币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它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同时又有其特殊的规律。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每张一定面额的纸币就能代表相应数量的金属货币;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每张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就会相应减少,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由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交换分解为买和卖两个阶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所受到的限制,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买和卖的脱节,加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才变为现实性。

  ⑶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金银条块等。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会像蓄水池一样,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减少时,一部分货币就退出流通而贮藏起来;当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增加时,贮藏中的一部分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因此,在金属货币流通中,不会产生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⑷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由商品的赊买赊卖引起的。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一方面暂时解决了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赊买赊卖的情况下,许多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之间结成了债务关系的链条,如果其中一个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支付链条就会断裂,引起连锁反应,整个信用制度就会遭到破坏,商品生产和经营就会发生困难,从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由于赊买赊卖方式的存在和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相应减少,因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也就进一步表现为:

  待售商品  赊销商品  到期支付  相互抵销的

  -     +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总  额  支付总额

  = ────────────────────────

  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⑸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黄金或白银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与国之间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贵金属。但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已经减少,某些经济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货币如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执行三方面的职能:一是充当一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二是充当一般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国际贸易的差额,支付外债;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例如用黄金或白银支付战争赔款、向国外贷款、输出资本等。

  【重点难点分析】

  1、货币的起源

  考察货币的起源问题,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⑴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货币产生的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就是货币产生的过程。在阐述这一过程时,首先要讲清楚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之间的对立,其次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清楚价值形式发展的必要,即每一种价值形式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还要讲清楚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即在一般价值形式中,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既不相同也不固定,而货币则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产生的意义。货币的产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产生说明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金银具有价值,其价值量是由生产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金银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收藏和携带,不易磨损,便于长期保存,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货币的产生反映了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商品与货币对立的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2、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在搞清楚三者各自不同的含义之后,还应从三者的联系上去思考。货币流通规律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通货膨胀是违背纸币流通规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⑴货币流通规律。要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以及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三个因素。要知道待售商品的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流转次数,它们的商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⑵纸币流通规律。要明白纸币流通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但同时又有其特殊的规律。了解纸币的发行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的。

  ⑶通货膨胀。在掌握纸币流通规律内容的基础上,说明纸币发行量一旦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种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概念辨析】 货币与纸币

  货币 纸币

  相同之处 财富的象征和代表

  不同之处

  ①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②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① 货币的价值符号

  ② 有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③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辅助阅读】

  某年内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是350亿元,赊销的商品价格总额是30亿元,到期支付  的商品价格总额是50亿元,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是4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每元货币年平均流通次数是6次,当年该国发行纸币是1000亿元。问:①一年内该国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量?②这一年该国每元纸币贬值多少?

  解答:①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后,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就要发生相应的

  变化。因此,用公式可以计算出一年内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 赊销商品 到期支 相互抵消的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价格总额 - 价格总额 + 付总额 - 支付总额

  所需要的货币量 = ---------------------------------------------------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350-30+50-40

  = ---------------------- =55(亿元)

  6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因而先求出货币贬值后每元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然后再求出每元纸币的贬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55亿元

  ------------------------- = ------------- = 0.55元

  当年该国发行的纸币量 100亿元

  每元纸币的票面值 – 每元纸币代表的价值 = 每元纸币的贬值

  因此,1元 – 0.55元 = 0.45元 ,045元就是每元纸币的贬值数量。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